(记者 潘文) 午后烈日炎炎,室外气温直逼40℃,外卖骑手蔡光轼送完午高峰的最后一单,轻车熟路地来到位于仓前街道的余杭区新就业群体党群服务中心暂避炎热。“我经常来这里参加活动,平时也会来这里充充电、聊聊天,躺在按摩椅上休息会儿。”
随着新经济新业态蓬勃发展,快递员、网约配送员、网约车司机、网络主播等新就业群体不断扩大。截至目前,余杭区新就业群体规模达8万人。如何提升他们的归属感和幸福感?余杭用一系列暖“新”举措开启了一场“融城”实验。
暖“新”矩阵
建设全域友好城区
“现在进小区不用繁琐登记,扫描二维码或用手机‘碰一碰’就可以了。”在仓前街道某小区门口,蔡光轼熟练地拿出手机“碰一碰”,快速通过小区门禁。
“门难进”“车难停”曾是外卖骑手送餐时最怕遇到的事。2024年9月,杭州“小哥码”率先在余杭试点推广,截至目前全区小区、园区已实现挂码全覆盖。
“在推广‘小哥码’的同时,我们也在开展友好单元建设,重点关注‘人进车不进’‘访客人工登记’小区园区,因地制宜地设置统一规范的暖蜂泊位、应急药箱、爱心雨伞等,依托15家医院、52个商家形成友好场景矩阵。”区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介绍。
与此同时,主播群体也感受到了暖意。以全国头部MCN机构遥望科技为例,该公司制定了10余项关爱制度,建立成长档案,提供心理疏导与健康服务,并与多家单位党建联建,开展健康咨询等特色活动,全方位护航主播身心健康与职业发展。
今年以来,暖“新”矩阵再升级。区委社会工作部面向社会各界征集凝聚服务新就业群体“十件实事”,形成暖心驿站补点建设、友好场景建设、和谐劳动关系建设等10个项目。
比如,加快暖心驿站补点建设,推动党群服务中心、工会驿站、城管驿站、商场、银行等场所向新就业群体开放,在有条件的场所增设24小时服务站点,在网约配送员集聚场所新设暖心驿站,加快形成新就业群体饮水、充电、休息“15分钟暖心圈”;挖掘优秀电商主播人才,组织开展直播电商技能大赛,提升电商主播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推动电商行业创新发展;等等。
截至目前,余杭已打造梦想小镇党群服务中心等24小时暖心驿站4个,开展新就业群体劳动权益保障咨询活动22场次。
品牌赋能
打造高素养劳动者队伍
“平时练得多,关键时刻才能顶得上。”今年5月,在浙江省和杭州市首届快递员应急救护大赛中,余快急救先“蜂”队获得团体一等奖。
拿下“双冠王”得益于“余快先‘蜂’”行业党建品牌的赋能。去年3月,我区正式发布快递行业党建品牌——“余快先‘蜂’”,这是全省首个区县级快递行业党建品牌。同时,我区全面实施快递行业“123先‘蜂’行动”,即1支快递行业高素养劳动者队伍、2大快递行业劳动者就业环境改善举措、3项快递行业劳动者培养计划。“余快先‘蜂’”品牌发布后,区快递行业党委联合区红十字会累计开展应急救护课程18场,共有749名快递员考取救护员证、6名快递小哥考取救护师证。
此外,区快递行业党委还启动了学历能力提升“雏蜂计划”、高级职称孵化“强蜂计划”、行业推优评先“领蜂计划”等快递行业劳动者培养计划,每月开展不同主题的线上培训,每季度开展企业线下培训,不定期开展入企培训,同时联合浙江省职业交通技术学院为快递小哥量身定制专门化课程。
截至目前,已有5名快递员被认定为职业技能等级3级、6人被认定为4级、52人被认定为5级;有全国技术能手1名、省级快递技术能手2名、市级技术能手2名、区级技术能手3名,区C、E、F类人才各1名。近三年来,我区已累计培育21名快递行业高级工程师,93名中级工程师,数量位居全省前列。
“接下来,我们将升级品牌内涵,冲刺浙江省快递业技能大赛,计划孵化10名以上初、中、高级工程师;开展先‘蜂’小哥素质提升系列课程,让‘党建+技能’‘党建+服务’融合更深入。”区邮政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说。
微光成炬
积极参与基层治理
“哪个急救侠在龙泉路附近,有骑手兄弟摔倒受伤了”“有个小姐姐中暑了,有没有志愿者在附近”……由新就业群体组成的志愿者微信群里,一出现突发状况,很快有人响应。
“外卖小哥狂风天逆行拉住跌倒女孩”“送餐途中‘蓝骑士’救了‘黄骑士’”……在余杭,越来越多的新就业群体积极参与到基层治理中。
前不久,一位六旬老人被电瓶车撞倒,头部受伤。刚好路过的外卖骑手肖卓立即停车上前查看,迅速判断老人伤情,并取出随车携带的急救包,为其进行消毒和包扎处理。等到120救护车到达现场,他向医护人员说明老人情况后,才默默离开继续送餐。
这样的平凡善举,每天都在上演。他们有的是“急救侠”,面对突发情况时挺身而出;有的是“监督侠”,即时上报不规范行为,主动参与到食品安全治理中。
今年,余杭发布了全市首个网约配送行业文明公约,涵盖行为友好、社会友好、协同共促,对网约配送员的行为规范和职业素养做出明确规定,鼓励骑手结合日常工作实际参与基层治理。
同时,余杭以站(网)点为单元,推动快递员、网约配送员“建群入圈”,分区域、分领域组织社区民警、物业、企业、快递和网约配送员代表等沟通协商15场次,倡导新就业群体为城市基层治理建言献策,妥善化解各类矛盾;建强贴心·守护侠、热心·监督侠、暖心·急救侠三支“骑士侠”队伍,引导参与文明创建、志愿服务、爱心献血等社会服务800余次,让新就业群体成为一道靓丽的“流动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