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朱筱 卢佳骏 陈闻远) 昨日上午,一辆满载市民代表的“科创巴士”从未来科技城国际会议中心缓缓驶出,开启了“探索人形纪元的协同之旅”。这条线路串联起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未来科技城展馆(六小龙展厅)、浙江大学成果转化基地展厅、菜鸟智谷等前沿科技地标,让市民零距离感受脑机接口、人形机器人、智能物流等未来科技的魅力。

这趟巴士之旅,正是2025年全国科普月余杭区主场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天,活动启动仪式在未来科技城举行。活动现场还发布了首个全国科普月余杭区主场的系列活动,为首批“科普加油站”授牌,并表彰了第39届浙江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余杭区获奖者。浙江省科普联合会会长周国辉为一等奖获得者高嘉勋同学颁发“少年科小二”证书,强调要推动人工智能与科普教育深度融合,培养立博体育未来创新者。同时,在科普市集和科学家精神展陈区,市民们还可通过互动体验、实物展示、图文讲解等方式,感受科技的温度与力量。

据悉,本次“科创巴士游余杭”活动共推出四条主题线路,涵盖脑机接口、低空经济、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等多个前沿科技领域。活动持续开展至9月底,市民可通过“看余杭”APP、“余杭发布”及“余杭科协”微信公众号提前预约参与。首个全国科普月期间,余杭还将推出百余场特色科普活动,包括院士讲座进校园、健康讲座、农技培训、青少年科学工坊、非遗体验等,实现“全区联动、全民参与”。

近年来,余杭始终坚持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一体两翼”协同发展,通过建设新质生产力科普馆、推进“银龄跨越数字鸿沟”民生实事、组建多支专业科学传播队伍等举措,系统构建“大科普”格局。截至目前,余杭已集聚49万人才,占常住人口三分之一,今年更成功引进诺贝尔奖得主1名、院士7名,连续四年荣获省“科技创新鼎”。

余杭区科协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以本次全国科普月为全新起点,协同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融合发展,广泛凝聚社会力量,为余杭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全民参与的蓬勃动力。

从沈括《梦溪笔谈》的科学精神,到今日“人形纪元”的科技实践,余杭正以一场沉浸式、场景化、全民化的科普盛宴,让科学触手可及,让未来照进现实。


分享: